|
|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前河鄉:產業發展進行時“蒜”出農民好收益 |
【政公網】
欄目:青海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3-28 20:39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3年3月28日(農歷2023年閏2月7日),星期二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前河鄉:產業發展進行時“蒜”出農民好收益。
【鄉鎮動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高位推進民和縣委縣政府關于“五個年”活動總體安排部署,前河鄉聚焦鄉村全面振興和“五個新海東”“七個新民和”建設相關要求,持續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積極主…
|
北京時間2023年3月28日(農歷2023年閏2月7日),星期二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前河鄉:產業發展進行時“蒜”出農民好收益。
【鄉鎮動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高位推進民和縣委縣政府關于“五個年”活動總體安排部署,前河鄉聚焦鄉村全面振興和“五個新海東”“七個新民和”建設相關要求,持續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積極主動謀劃特色產業項目,不斷加快推進綠色有機產業蓬勃發展。
2023年,前河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9萬元,購買紫皮大蒜蒜種3.9萬斤,以一次性補貼的方式發放給種蒜農戶,在前河鄉芒拉村、甘家川村種植紫皮大蒜120畝,實施前河鄉芒拉村大蒜基地建設項目。
該項目實施地芒拉村和甘家川村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整潔的村容村貌,有良好的社會風尚,種植大蒜的水澆地實現自流灌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化肥,對農業環境不構成污染,不存在環境風險。
“前河鄉有多年種植大蒜的習慣,本地種植農戶經驗豐富,加上地理環境的優勢,前河鄉產出的紫皮大蒜蒜味濃、品質好,深受當地老百姓的贊賞。有了成熟可靠的技術保障和現有的地理優勢作支撐,前河鄉致力于將紫皮大蒜打造成為民和縣又一大特色產業,持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前河鄉政府鄉長朵海蘭表示。
前河鄉大蒜種植項目采用“支部+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芒拉村和甘家川村黨支部以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契機,通過深入宣傳政策和充分動員群眾,以120畝大蒜種植基地為產業基礎,將蒜種及時發放到了農戶手里。大蒜種植項目年產量預計達24萬斤,按照每畝產大蒜400辮、每辮5斤,畝產可達2000斤,按每斤5元市場價,平均畝產預計收益10000元,經濟效益可觀,將帶動136戶農民增收,并能解決部分剩余勞動力,對農戶種植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能夠穩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通過項目的實施,大蒜種植基地將帶動發展壯大種植業,幫助種植戶實現產值增加,并且為市場提供優質大蒜供應,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果蔬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綜合收益。同時,本項目還注重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大蒜種植基地的建設有效改善本地的自然環境,生態效益顯著。”前河鄉政府副鄉長張小梅解釋道。
前河鄉嚴格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的工作流程確定補貼對象,及時張榜公示,切實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發放蒜種時嚴格實行“資金來源、發放原則、補助對象、救助標準”四公開原則,補貼蒜種發放管理做到了“手續完備、賬款相符、專賬管理、專人負責”四要求,補貼蒜種全部采用“誰種植、誰享受”的原則及時發放到了種植農戶手中,發放情況及時在鄉村兩級進行了公示。
下一步,前河鄉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縣委縣政府“五個年”活動為契機,全力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取得新進展,持續不斷加快推進綠色有機產業蓬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來源: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